熊思东校长在苏州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愿百廿荣光,由你来续!
精彩推荐
1.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设顺利推进2. 预告!苏州大学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直播,线上等你3. 带你走遍苏大的每个角落,校园导览小程序上线!◆ ◆ ◆ ◆
答 案
◆ ◆ ◆ ◆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晨安:
刚才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这是一场新老对话,也是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是面向未来的初探,更是应对挑战的预热。问者踊跃,答者扣题。还有一些同学在享受着“风里雨里开学典礼,我都躺在被窝里”的同时,也在弹幕里刷屏提问,积极参与对话。我想虽然场景不一,方式各异,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对大家说,真实苏大,需要自己去体验;学业学问,需要自己去探究;未来世界,需要自己去发现。我们每个人的角色可能都会转换,但问和答会贯穿人生的始终。
如果说前几天大家背起行囊来校报到,意味着人生新征程的启航;如果说今晨5点42分你们面向与东方红日一起冉冉升起的国旗庄重立下“少年竞爽振我家邦”的誓言,标志着大学生活的开篇;如果说一小时前我们一起在东吴桥畔新生林里种下的2020级桂花树,蕴含了大家共同播下的梦想与希望。那么,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是:年轻的你们,就像初升的太阳,最富朝气、充满希望,愿你们继承苏大人“醒得早、起得早、动得早”的优良传统,成为续写苏大新篇章的“朝阳一代”,相信你们今天许下的所有关于梦想、关于未来的憧憬,也都将在这里求得优解,获得答案!
说到答案,从小身经百考的你们,对于各种题型可谓是得心应手,对于“答案”一词也并不陌生。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寻答案的过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三问,是我们都在探求却又很难找到答案的问题;“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曾子三省,也是需要我们每日省思的问题。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很多、也很难,但这正是追寻答案的意义所在。答案,充满力量,它可以激发势不可挡的勇气,点燃锲而不舍的坚持。答案,也充满希望,它慰藉奋进中的甘苦,抚慰迷途中的茫然,前方路途再远,我们也始终相信答案在等待。
各位同学,大家经过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后,人生中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已剩不多,回答问题的技术手段和策略已经不重要,迎面而来的是题型难辨、答案难测的各种问题和考验。在每项考问中作出自己的回答,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成长的意义。人生如此,大学亦如此。大学是一个高频率集中寻找答案的地方。她是知识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是人才汇聚和加速成长的地方,她为所有胸怀梦想的人探究真理提供了无尽可能,也为各有特长的人相互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这里的人不畏权威,不迷信“标准答案”,以“提出问题”为最低要求,以“创新回答”为最高标准。大学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养家糊口的技巧,而是点燃同学们的思想。一代代学子在大学里不断提问、不断思索,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答案,为后来者面对新的问题寻求新的答案奠定基础。
回顾苏州大学120年的历史,苏大人在追寻答案的道路上始终栉风沐雨、笃定向前。当时针回拨1895年,在甲午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阴霾下。六位青年人秉承“中国要变强,唯有睁眼看世界”的信念,创建了一座新型学堂—宫巷书院,这就是我们前身东吴大学的雏形。苏大人用“睁眼看世界”的理性,回答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问。当时针回拨1937年,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岁月里,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先生带领师生南渡北归,足迹遍布浙江、上海、安徽、湖南、福建、广东,走到哪里便在哪里复课,苏大人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回答了保存文脉、传承精神的使命之问。当时针回拨1982年,与改革开放相伴随,学校实现了向综合性大学的回归与转型,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再到“双一流建设”,从“内地最具创新力高校”到“全球上升最快的大学”,苏大人用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了办好人民教育的初心之问。2020年,我们又和全国、全世界人民一起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有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疫情大考中,苏大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老师们摇身变“主播”,在线授课答疑热情不减;附属医院204位医护人员向险而行,以生命赴使命,书写了“最美逆行者”的答案;近三千名师生主动担任社区志愿者,他们风雨无阻、守望相助,用汗水和泪水拼写出“中国必胜”的答案。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你们,以高度的自律和惊人的意志,度过了“史上最难备考季”,在自己的战场上交出了让十余载寒窗满意、让未来无悔的优秀答案。“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经此一役,相信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满意的答案,更感悟到了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勇气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和团结的力量。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新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把更多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未来。今天,打开大学的大门,你们会发现未知未解的范围随之扩大,一题多解、答案不一的情况时有发生,你们不仅要回答青春之问、大学之问,也还要思考人生之问、回应时代之问,从而给出历史性的答案。值此诸位启新程之际,我想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喻,谈一点我对寻找答案的理解。
执梦想之“笔”,勾勒万千气象,你的答案将无限可能。来到大学,全新的画卷已展现在你们面前,你们想用什么样的笔勾勒未来呢?此刻,无数苏大“前浪”拍了拍你们,对你们说:“随心选择,勇敢追梦”。在苏大,文学院的同学手执毛笔,用书法传承历史、着墨未来;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以键盘为笔,以代码创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建筑学院的同学拿起铅笔,将脑海中的思考落于纸上,勾勒未来城市的轮廓……每一位苏大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之笔。在苏大,我们崇尚多元价值,鼓励个性发展,你们的梦想尽可浩瀚无边、尽可与众不同。正是梦想的差异性,让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维度和成长的可能性;正是梦想的延展性,拓展了人生的长度,让有限生命变成了无限可能;正是梦想的多样性,丰富了社会的立体程度,让平面的世界变得更加多维;也正是梦想的复杂性,让世界变得如此深刻,而问题又如此层出不穷。今年6月,东方之门为50余万校友点亮,“全球苏大人,有梦梦成真”闪烁夜空,我们感慨万千。有梦是甜蜜的,追梦更是幸福的。希望大家敢于有梦、勇于逐梦,以梦为笔、尽情挥毫,勾勒出无限可能的人生。
炼知识之“墨”,浸润多彩人生,你的答案将别具一格。当同学们以梦为笔,书写人生答案时,是否会发现每个人的答案色彩不一、浓淡不同?想要写下出彩的答卷,我们需要不断地添加油墨。知识正是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的人生之墨。知识链接着仅有一次的人生和无限的平行宇宙,链接着我们与前人的精神交流,这种跨越时空的问询与传达,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苏大,有全国最美的图书馆任你提炼知识浓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助你探索知识的边界,还有数百支优秀实践团队带着你们在丈量祖国大地的实践中感悟真知。但知识积累或许并不能直接带给我们答案,囤积知识只是对知识的第一道加工,在知识的位阶中,比具体信息、学问更重要的知识是思维和智慧,我们还要通过学思互鉴、知行合一的深度学习,不断修正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动态提升的思维,让我们的作答更准确、更深刻。
展时间之“宣”,拓印奋进足迹,你的答案将力透纸背。时间是最真实、最客观的见证者。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度过的每一天都是“答案正在输入......”。吉卜林(Kipling)说,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时间酝酿着什么样的奇迹,只有珍惜时间的奋进者最清楚。在苏大,对陈琛教授团队来说,时间就是效率,为尽快研发出全球首个磁悬浮人工心脏,他们惜时如金;对乔东海教授团队来说,时间是催化剂,六年如一日的坚守,终于攻克了“天问一号”磁场探测关键技术;而对于“看见大山”团队来说,时间则是生命,他们深入边远山区抢救非遗文化,让岁月沉淀下的文明焕发新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奋进姿态和奋斗状态,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已有了对答案的勾画,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只要认真思辨方位,找准奋进方向,保持稳健步伐,将每件事做实做好,日日精进、久久为功,一定会在时间的沉淀里给出铿锵有力的回答。
磨品格之“砚”,砥砺浩然正气,你的答案将光芒万丈。好砚“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年而永存”,品格亦是如此。一个人只有锻炼出与众不同的优秀品格,才能有大境界、大格局,实现大作为。轻轻研磨苏大这方逾120年的砚台,悠然氤氲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清香。这份靡坚不摧的精神品格,挺拔着苏大人的脊梁。9天前,我国最后一位东京大审判全程亲历者——高文彬校友永远离开了我们。1946年,他和9位校友临危受命奔赴东京,凭借非凡的胆识和超群的智慧,将侵略者绳之以法。这股浩然正气洗刷和终结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人类的良知。在民族大义面前,苏大人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这份历久弥新的人文情怀,在传承中也从未断绝。1911年,东吴大学师生创办惠寒小学,招收贫寒子弟免费入学。从此,“惠泽寒门、情系学子、助人利己”已成为苏大人的使命自觉。迄今26所“惠寒”学校,惠及数万留守儿童。120年来,苏大的每一个角落都为“古今完人”所守护,每一位苏大人也为“天地正气”所感染。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百廿学府里,希望你们以品格为砚,精心雕琢、努力打磨,给自己一个闪耀的答案,也让苏大的光亮为世界瞩目!
同学们,古代文人把“文房四宝”视如密友甚至于生命,因为它们不只是实用的书写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有了它们,就能心通天地人间。在苏大,我们所有人的答案都是砚边点滴,但汇集在一起,就是历史长卷的一部分。我坚信,在祖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今天,你们将更有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明天,也将更抵近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
同学们,人生海海,各有其解。而比答案更闪耀的,是那个在寻找答案的路上不断蜕变的自己,是那个作出回答时更加自信的自己,是那个把答案变成勋章的人生。希望你们去选择、去行动,去发现更大的世界,拓展生命的无限可能。愿你们不会活成一个的“平庸答案”,也不必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更愿你们成为后人的“参考答案”。
今年毕业季,李政道学长曾寄语母校和毕业生,“百廿东吴,荣光永续”。在此,我想借用先生的话与同学们共勉,愿百廿荣光,由你来续!谢谢大家!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校长办公室
整理编辑:马恒
共续百廿荣光 ↓↓↓